教你如何儲蓄的理財書籍——《麥肯錫金錢管理法》讀後感

緣起

近日因購入ipad air 2019(第三代),還在研究如何將平板在平日輔助學習的功能極大化。(希望未來可以分享一篇ipad app 活用術XD)

在嘗試找尋電子書及電子雜誌的app途中,意外發現這款APP-"HyRead 3"
它真的很好用!因為筆者平日工作繁忙,每個月閱讀量說實在不太(慚愧QAQ),這款HyRead的app只要你有個大公共圖書館,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、國家圖書館等的借閱證,即可"免費"使用該圖書館的線上電子書資源!每個月可以借閱的冊數約5至10本不等。

也就是說大約有3至4個圖書館的借閱證,一個月的閱讀書籍數量其實就夠了。就連筆者愛看的財管類雜誌-Cheers、天下、商周等等都有資源,也許不是最新一期,但也是近幾個月的期刊了,真的很大心!

麥肯錫金錢管理法

→【點我至博客來購買連結】~

然後不經意翻到這本光看書名就很吸引人的著作,是一名日本作者濱口和也的作品,書名為「麥肯錫金錢管理法-5步驟、2方法,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儲蓄戰略。」

本書約200頁,很快可以翻完。內容大略是作者分享一些它如何與妻子共同制定策略,達到"7年省下7000萬日圓"的ˊ成就!


我在2016年畢業路入社會,開始經濟獨立,其實是到了2018年工作業務上較為穩定與熟悉後,才開始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。最起初沒有概念時,一定會把注意力及心力放在「我要怎麼將資金投入一個高利率的金融產品上,進而獲得優渥的報酬。」然而,慢慢摸索與學習後,才發現當你的本金不夠大時,"本小利多,利不多"。

那麼這時候其實回到原點,在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時,其實最初始,以及你每個月定期可以投入的金額大小便成了關鍵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前輩在建議月薪不高的社會新鮮人,不要太執著於「存死錢」,而是應該是當將金錢「投資在自己身上」,像是買書、參加各類型能提高自身專業度的進修課程等,都是很棒的"投資"。

那麼當自身薪資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瓶頸跟臨界點,而無法再持續的"開源"時,那麼便是該關注一下"節流"的時候了。

摘錄本書一些很棒的重點筆記:

1.儲蓄不能沒有現實可行的計畫,而單憑意志力奮鬥

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.馬歇爾曾說要「擁有熱烈的心與冷靜的頭腦。」在下定決心要儲蓄以前,應該問自己"為何儲蓄?"、"我的儲蓄目標是什麼?"、"我有什麼夢想要完成嗎?"

2.讓儲蓄效率增長5倍的方法

這點讓我覺得很受用。常常自己在設定每個月的儲蓄金額時,總是漫無目的,而且不確定儲蓄金額"多少"是正常且合理的。作者濱口和也認為,「儲蓄不要以完美為目標」

首先人的壽命是有限的,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什麼事情,就醫定要有「效率意識」。作者的方式是利用「80/20的法則」去思考。這個觀念應該大家都有,作者要提醒大家: 想要增加財富就不要執著於一種做法。這個概念有點像是,你在參加大學聯考或國家公務員考試,要把你很爛的科目救起來到60分只需要一點點時間,但要將你很拿手的科目從80分拉到100分,那可能不是只有投入時間就可以達成的了。

3.實現夢想時一定要設定目標

很少有人能在「不清楚目標的狀態下」繼續努力。回顧一下至今為止你最努力做過的事,正因為你對目標帶著執念,所以你才能夠承受嚴苛的練習,或是學習的痛苦而沒有退縮。

進一步地,要"根據現狀,設定適宜的目標"。這部分首先要先清楚掌握自身的收、支情形,並了解自己擁有的資產負債,再來訂定可行的儲蓄計畫。

首先你要去想像,將來你打算用儲蓄實現什麼願望,成為怎樣的人。在這邊作者與其子設定的目標是,在存下一筆錢後,就一起搬到沖繩去享受生活。

那麼對我自己而言,我是一名工作3年,今年即將滿28歲的國家公務員。我想在這樣鐵飯碗的職位上,領死薪水度日的同時,也能夠過適當的儲蓄、投資ETF等理財方式,在未來的十年內,能攢下一筆積蓄,也許是500多萬的新台幣(或是希望更多XD),並且在整個儲蓄的過程中,認識與學習到更多更多關於金融與投資的知識。

往後的某一日,如果有能力,我希望能轉換一個職涯跑道,挑戰不一樣的事物。如果沒有這樣的際遇或運氣,那麼我也希望在一直從事公務員,可能10年、20年、30年的路途上,自身的財務狀況能保持健康及正向的循環,讓儲蓄與投資的部位自己錢滾錢,慢慢地複利長大,也許這樣就不用宥於工作上許多烏煙瘴氣的鳥事了。


「我不知道10年後會發生甚麼。但是如果不朝著夢想去行動,那夢想執終究會成為空想。」

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期許自己與每個朋友,都能持續地往那個自己所嚮往的方向前行。
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