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k optional! 追求FIRE的你必讀的書 -《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》讀後感

這本書在近期,在理財書籍類型中很紅。

對我來說,工作是痛苦的。每日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(奇怪我明明是公務員啊?),再者工作的內容常常都是不喜歡的、不快樂的,這讓我感到痛苦。

也許有朝一日我會考慮離職吧,我想。但在真正離職之前,我所能想到的辦法,能夠儘早逃離這個工作職場的辦法,也許就是更努力地去充實自己在投資理財上的知識!

"或許你汲汲營營、追逐名利,卻忽然驚覺,即使獲得了一切,你並沒有比較快樂,你不過是為了保住地位,年復一年地持續工作。"

這本書真的是光看書名就很吸引人,有能力的話,誰不想追逐財富自由呢?作者與她的丈夫在確立了他們的財務目標後,決心要脫離"被工作綁架"的人生,搬到郊區去住。

我好喜歡本書在前半段,作者在工作的經驗中覺悟,所寫出的一些句子,這些就是我現在在職場上,所感受到的心理狀態啊!
  • 財務自由的基礎,是觀念上的自由,先拿回人生的主導權,而後才可能依照自己想過的生活目標,建立財務預算,最終貫徹實踐,持之以恆地打造符合自己期望的財務計畫。
  • 我們庸庸碌碌追逐著工作、升遷或機會,卻不見得真正進步,也沒有比較快樂,而是陷入無限循環的電子郵件和權力消長。
  • 升官無法讓我快樂起來,若真要說,落在肩上的更多責任反而讓我壓力爆表、疲累不堪,覺得我距離工作的初衷越來越遙遠,也讓我越來越懷疑我的人生方向。
  • 我們滿懷感激地發現,其實只要稍微改變金錢觀,跳脫大多人的慣性思維,我們就能重新找回時間,實現不被工作綁住的夢想。
  • 大人一直要我們追求那些,據說能帶給我們滿足的成就,我們其實不是真的需要,更別說這些成就從未真正滿足我們。我們只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  • 向庸碌高壓的工作文化奪回你的自主權,自行決定工作在你人生中扮演的角色,而不是讓社會為你做決定。

闡述完了,為什麼要試著跳脫工作的「老鼠迴圈」,作者開始說明一些儲蓄、投資、保險及人生規劃的實際方法。(其中關於美國稅務的部分我都跳過了XD,實在看不太懂...)

如何開始儲蓄?請認清:享樂適應&享樂跑步機

這部分的觀念我覺得很重要。作者是這樣認為的:享樂適應,意思是無論生活中發生好事或壞事,我們都必須快速適應生活中的改變,回歸幸福的基線。

將享樂適應套用在購買上,意思是當我們看上一部新車,覺得要是有了這部車就會更快樂,然而真正買下這部車後,一開始我們確實可能暫時感到滿足,但過沒多久會發現...所帶來的快樂並不持久,錢因此少了一大半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大多人雖然原地踏步,卻持續追逐幸福,深深相信只要某天升官加薪買到想要的貴重物品,幸福就會降臨。

當然幸福從來沒有因此降臨。

“生活方式造成的通貨膨脹,大多數都是假扮成需求的慾望。”

我們在消費時,真的有能力分得清楚,什麼是想到的東西,什麼是必要的東西嗎?我想很多人沒有這種能力,而只是被市場經濟下衍生出來的各種華麗廣告所吸引,然後消費。

關於減少支出,作者建議可以「創造適合你開銷習慣的社交圈」,我認為這很重要,我們應該避開的是,為了社交而社交,加裝出手闊綽的各種消費行為。

另外作者建議:重新改寫個人描述,寫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時,可以多加一項,那就是「你是一個懂的存錢的人」。(我倒覺得挺適合換成line的簽名檔的?)

接著開始投資吧!

作者在書中推薦的也是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的投資法,另外提到120-年齡=指數股票型基金的分配比例。投資方式我認為不是本書的強項跟重點,重點是作者分享的心法:
  • 隨著儲蓄漸漸累積,資本淨每月跟著攀升,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,比起過去買下一堆自以為需要的東西,這種感受肯定更能讓你喜悅。請慢慢來,也別忘了保持開放的心態。
  • 請記住,最好的系統並非一定是理論上最好的那套,能讓你堅持下去的系統才是最好的系統。
  • 我們發現省下錢可以換得其他事物後,遂改變了人生優先事項,拒絕誘惑變得簡單許多。

作者深深地相信:只要能獲得免工作的自由,不用為五斗米折腰,捨棄奢侈開銷是件很值得的是(是的,作者也曾經有胡亂花錢的青春歲月,誰不是呢?)。

退休本身的意義,並非不再為社會貢獻,跟是否有工作也無關,而是一種可以掌握自我時間、決定個人生活重心和焦點的自由。而這種自由的感受遠遠超乎我的預期。

要過,就過一個你覺得有意思,能與你重視的社群產生共鳴聯繫的人生。

大家一起朝向財富自由/財務獨立的目標前進吧!共勉之!!
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